影视工场影视工场

很多人怀念的是“杉菜”,而不是大S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2-08   浏览次数:711

“这世上需要“杉菜”吗?

难说。

不过有个遗憾纪念青春,才不负青春。”

每个时代过去之后,都有一些人值得怀念或唏嘘。

因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人却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时代的光影记忆中。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让我想起许多以前的记忆,如《唐探1900》中关于《布雷斯塔警长》的能力叠甲,如《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那个被饺子改造得面目全非却光芒四射的“反骨仔”,如《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殷寿每次出场时我必念念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如《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一曲《铁血丹心》将我迅速拉回很多年前看黄日华弯弓射雕、翁美玲古灵精怪的模样。

文化传接的载体是人,一些人代表一个时代。

有些人停留在记忆中,戛然而止是件很可惜的事。

所以我在春节期间感触最多的是对“人”的思考——

春节没有爱情,却有历史和团圆。

有些人的离开,也让我忽然感到意外和怅然若失。

就像我这一代人提及“黄蓉”必言翁美玲一样,在新世纪的头一年,我眼中的爱情大女主必然是“杉菜”,还有那座影响整个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流星花园》。

是的,即便在“立春”当天,所有人提及一个人的离开时,首先就会说这部二十多年前的偶像剧。

曾经少女总关情

影像的魅力和无可替代之处,在于能够留住关于“时代”的记忆。

正如我们长久以来对“爱情”的咏叹以及对心中关于“爱人”的具象化符号,总不自觉地代入某个具体的人一样。

今天的00后也许无法感知80后一代人对“爱人”的记忆,其实我们的“爱人”同父母辈也不一样,“他们”大多来自港台地区,自“黄蓉”开始到“小燕子”,再到“杉菜”,等我们步入社会后,“爱人”的影像逐渐清晰起来,她(他)未必美丽端庄或高大多金,但无论过去多久,偶尔还是会在心里泛起对“爱人”曾经的想象。

“杉菜”正是其中之一。

那丫头走到几位阔少面前,眼神缓缓自下而上打量着对方,几个愣头青的神情渐渐从吊儿郎当到惴惴不安。丫头半晌开口道:

“给我死开”。

这一句,惊动了一个时代的痴男怨女。

那两年里,中国人喜欢,韩国人喜欢,连蒙古和越南等中华文化圈里的人都喜欢,似乎这是一种文化潮流,时人称一对情侣,多用“杉菜”和“道明寺”作比喻。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通俗化理解——

潮流中人们自我颠覆了对传统女子温良的理解,并认定女孩子就该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勇敢地向一切高高在上的人吐槽。

所以当年小姑娘们几乎都幻想着在一个很有性格又很痞气的男孩子身边,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底气和勇气说“不”。柴智屏和琼瑶对于女性的刻画也不相同,琼瑶女士还讲究围绕传统女子的形象确立不同角色的性格互补,柴智屏不这么做:

为啥要双女主?“她”就是独一无二的。

很难说这两位女士对中国女性的婚恋观究竟影响力多大,不过在二十多年前,女孩子们真的能从她们刻画的形象里得到满足。

用今天的词语理解,叫“情绪价值”

新世纪开始的女性形象呈现,便是徐熙媛。

她也因此,留下了这部几乎唯一可以作为最深印象的代表作。

柴智屏本人可能也没有想到,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内地COPY了很多“乐园”,但唯独四个长发披肩的哥哥和一个瘦小倔强的“杉菜”,打开了新世纪对“爱情”和“青春”的诠释。

古人总是叹风月

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徐熙媛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作品有两部,一是电影《诡丝》,一是电影《剑雨》,两部作品导演都是苏照彬,她也不是女一号,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诡丝》

《剑雨》

我们今天在简单介绍其代表作时都没有把它们列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介绍她的人没看过她的大多数作品,仅以“主演”作为考量因素。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敷衍——

仅仅因为知名度,不做解读和了解。

徐熙媛在两部作品里风格较为相近,角色基本属于阴郁一派,较之在电视剧领域的表现,我认为她在电影中的表演空间更大。

较之后来的一些影视剧,徐熙媛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依然是“杉菜”,即便今天大多步入不惑之年的男女们已在滚滚红尘中被锤炼得铜皮铁骨,对“杉菜”的印象多半都是美好的——

智者笑而不语,凡人嗟叹扼腕。

当然,这和电视剧与电影主要面对的受众有关系:

古早时代一些电视剧无论多长,角色特质较为单一,也较为符号化。受众年龄也两极分化,知识分子大多不屑看,因为爱较真。值得探讨存世的作品并不算多。电影也一样,只是因为篇幅时长,角色表现更加容易聚焦。

但在苏照彬的作品中,徐熙媛可以尝试表现出与“杉菜”不同的人物气质,内涵更加丰富,尤其是《剑雨》中她饰演的“黑石”杀手叶绽青,置于今天的语境可能更易被观众理解,尤其关于“欲望”的表达,反派确实够反派,但也够真实。

《剑雨》“黑石”杀手叶绽青

好的作品一定是让所有人物都有较为丰富的层次展开,包括反派。

因此如今看一些剧作,制作水准和呈现较本世纪初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说回徐熙媛,她恰好滞留在了2010年代,此后路人对她了解最多的,大多是婚姻与情感。

这也是她的可惜之处。

内地观众对大小S(徐熙媛、徐熙娣)的印象多是综艺节目,尤其是小S徐熙娣,《康熙来了》是她的招牌。而徐熙媛较之徐熙娣,更像一个“妹妹”。

姐妹俩合作演唱过一首《变态少女想人记》,曲风和画风同样较一般理解的MV不同。

“不想克制自己想你上厕所的时候不敢想你,怕臭臭的空气亵渎了你。睡觉的时候要想你,先换上高级丝质睡衣……”

可能这是这对姐妹最大的特点:

我行我素,自在就好。

话说竟有些像“杉菜”的PLUS版,只是同屏幕上的人物对比,人们往往更愿意缅怀那个不屈不挠的“杉菜”。

今人何必念古人

很多人上了年纪后都有些“淡然”的气质,年轻时经历的八卦事也鲜有人提起。纵然说起来,年轻一代也少有人知,比如张曼玉和尔冬升,一个退圈多年,一个依然拍戏。比如林青霞和秦汉、秦祥林,少年人再见他们时多是尊敬。因为他们已经很久不在名利场沉浮。

不掺和圈内事,后人多见的自然都是经典和荣誉。

关于“杉菜”的纪念,从农历立春至今,依然断断续续。

绝大多数缅怀这丫头的,基本都是中年男女。

曾经都有过青春的畅想,也都在幻觉中战天斗地,不可一世。

接着,纷纷消失在尘土飞扬的日子里。

如果一切都顺遂的话,可能再过二十年,没有人再会对前人的八卦津津乐道,有的只是颂赞和怀念,比如看着白发苍苍的徐熙媛说:

那年,“杉菜”让不少家世寻常的女孩子们不再自卑。

今年春晚上叶童和赵雅芝两位女士亮相合唱了一首《千年等一回》,其实颂赞的还是爱情。人们也乐于在家国天下之外看到这一永恒的主题。

可每一代人,都要等到白发苍苍后才有可能看淡爱恨情仇。

戏里戏外,概莫能外。

普通男孩子总要在成年后才知道这世上没有F4,努力一点没准能当上F4的爹。普通女孩子也要等到花落谁家后,才能品味任性的前提是足够的爱与包容:

那丫头走到几位阔少面前,眼神缓缓自下而上打量着对方,几个愣头青的神情渐渐从吊儿郎当到惴惴不安。丫头半晌开口道“给我死开”。

……

如今,大家也许都成熟了,懂得了《情非得已》里的那句:

“只怕我自己会爱上你,不敢让自己靠得太近。”

对了,连用音乐咏叹爱情的庾澄庆也情伤于此间。

所以台上台下本就是两个世界,戏里戏外也多半言不由衷。

这世上需要“杉菜”吗?

难说。

不过有个遗憾纪念青春,才不负青春。


THE END
738
本地记录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
公告

影视工场已全新升级,随后将会根据影友的喜爱习惯提高更有质量的免费服务,请您记住入口网址:

www.3434.tv

www.3443.tv

www.5445.tv

将以上域名加入浏览器收藏夹,回家更方便